教学动态

首页 > 教学动态 > 梁涛教授主讲哲学通识系列第二讲“统合孟荀,创新儒学”
梁涛教授主讲哲学通识系列第二讲“统合孟荀,创新儒学”
2019-04-13

2019412日下午16点,中国人民大学“通识教育大讲堂”哲学通识系列讲座第二讲在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教学二楼2119教室成功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梁涛教授给全校师生和校外与会者带来了题为“统合孟荀,创新儒学”的精彩讲座。


1.png


梁涛教授从如何复兴儒学这一宏大的视野入手,分析了五四以来港台新儒家和大陆新儒家各自以不同道路复兴儒学的得失利弊。港台新儒学虽重心性,但没有从儒家内在理路对当今民主政治格局给出合宜的应对。大陆新儒学以公羊学复兴为标志,侧重经学和政治儒学的建构,但对心性论的研究精微之处不及港台儒家。二者一重心性,一重政治,各执一端,割裂了传统儒学由内圣开出外王的一贯之道。梁涛教授认为,当今之势儒学要在心性和政治并重的视野中求索复兴之路。

随后,梁涛教授回溯了孔子仁礼并重的重要意义。孔子以仁释礼,给礼以内在的道德精神;以礼释仁,给仁以落实的典章制度。从儒学发展来看,孟子和荀子分别继承了孔子仁和礼精神的一端,心性与政治由此分化。尤以韩愈道统说而始,朱子将四书奠定于五经之上,整个宋明儒学以降,重心性不重政治。尤其忽略了荀子为代表的政治儒学。为了突出心性与政治并重的重要性,梁涛教授提出了包括《论语》《礼记》《孟子》《荀子》在内的“新四书”。而后,梁教授以郭店楚简中《子思见鲁穆公》篇为例,指出了孟子和荀子共同继承了子思的仁内义外学说。孟子的性善说继承了仁内之学。性善应该理解为以善为性,孟子的用力之处在于揭示人性是否有善和为何要以善为性。在食色之性之上还有更高的仁义礼智之性,后者才是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尊严的体现。孟子目标是在上位者,试图以道德来解决政治问题。梁涛教授认为,孟子把政治道德化的做法忽略了论证民众生之欲望的合理性。政治立足于人实然的自然欲望,不能以良知的应然作为实际出发点。

荀子以此入手,肯定自然欲望的合理性,并不意味着荀子只主张性恶。“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性恶篇》)是性恶心善论。梁涛教授认为,将荀子完整的人性论仅仅理解为性恶是不恰当的。荀子重点讲的是如何善伪。在郭店楚简中,伪作“上为下心”,乃心中有以为,心之思虑活动之义。此义与“心虑而能为之动谓之伪”(《荀子·正名篇》)若合符节。恶者来自性,善者来自伪,来自心的思虑活动。所以荀子主张的是性恶心善,心是可以为善的。荀子就揭示了性之下堕和心之向上之间的复杂张力。由此,心善一义成为统合孟荀的关键所在。孟子之心善,适用于道德领域,揭示了人的道德活动,对儒家的仁做出了论证。荀子之心善,适用于政治领域,揭示了人的政治活动,对儒家的礼做出论证。人的活动包含道德和政治不同领域,说明了孟荀对心善之义的阐发可以互补。良知之善不足以尽政事之变;制度之善不足以待良知而行。最好的选择是以心善将孟荀统合起来。


2.png


最后梁涛教授强调,复兴儒学最核心的仍然是人性论,藉此出发对政治制度作出理论化阐发。以孟荀并重的新道统为纲领,儒者应该带着“六经责我开生面”的眼光,将六经的价值注入我的生命中,将我对时代思考的问题意识带入对六经的理解之中。以此完成儒学的返本开新就是大陆新儒学当下的重要工作。


3.png


  在随后的问答环节中,来自各个院系的同学们纷纷向梁涛教授提出了:荀子孟子如何理解先秦礼法不同的诸侯国的国际关系?如何在现代政治话语下复兴儒学等问题,梁涛教授也耐心地一一给出了解答。问答互动环节持续了半个小时,在热烈的讨论之后,晚上六点15分左右,讲座圆满结束。



学生 教师 校友 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