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动态

首页 > 教学动态 > “跨文化沟通系列公开讲座”第三季拉开序幕  杨慧林副校长主持开讲仪式
“跨文化沟通系列公开讲座”第三季拉开序幕  杨慧林副校长主持开讲仪式
2013-10-17

1016日下午,“通识教育大讲堂——跨文化沟通系列公开讲座”第三季的首场报告在公共教学一楼1205教室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所长陆建德教授以“文学中的个人与城邦:从伍子胥的故事谈起”为主题进行了精彩的演讲。杨慧林副校长主持开讲仪式,200多名学生到场听讲。

杨慧林副校长对陆建德教授的莅临表示热烈欢迎与衷心感谢,并指出“跨文化沟通系列公开讲座”是学校落实本科人才培养路线图,力图以课程和讲座相结合的方式推进通识教育,培养学生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有效途径。杨慧林副校长认为,作为不计学分的课堂教学的补充形式,讲座吸引了众多同学前来听讲,一方面说明讲座课程设计符合同学们的兴趣和需求,另一方面体现出人民大学的同学不功利的学习态度和对知识的纯粹追求。最后,杨慧林副校长表示学校将继续通过讲座形式为同学们提供与名师互动交流的平台,优质的学习资源,不一样的文化视角,不断扩展同学们的学科视野,为提升同学们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创造条件。

讲座伊始,陆建德教授从人民大学的校徽所蕴含的人文精神谈起,引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并从比较伍子胥为父复仇的故事和希腊悲剧《安提戈涅》开始,讨论中外文学作品中所呈现的不同的个人(或家庭)与社会的关系,着重分析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熟人社会”和具有公共精神及共同体意识社会的不同样态、历史进程。陆建德教授认为追溯外语中“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词源,即可知道这两个概念在欧洲有着深厚的历史根源,而许多学者认为西方文化主张个人主义,中国文化则以集体为重的观点是一种误解。考察晚晴民国时期中国团体不坚,社会如同一盘散沙的现象,可以看出产生此种状况重要原因之一即是缺少公共观念,共同体意识淡薄。讲座中同学们积极发言,就中西文化比较、《史记》中的故事内涵、文化共同体等方面提出观点与疑问,与陆建德教授进行互动交流。

本学期,教务处将继续举办跨文化沟通系列公开讲座,拟邀请陆建德、张志伟、涂光晋、向松祚、刘元春、杨慧林等校内外专家学者主讲(详见计划表)。希望广大同学尤其是2013级本科生积极参与,与名师学者现场互动。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跨文化沟通系列公开讲座计划表

(时间:周三下午2:00-5:00    地点:公共教学一楼1205

序号

日期

教学周

主讲教师

单位

讲座主题

1

1016

6

陆建德

中国社会科学院

文学中的个人与城邦:从伍子胥的故事谈起

2

1030

8

张志伟

哲学院

跨文化的哲学对话如何可能——比较哲学的基本问题

3

1113

10

涂光晋

新闻学院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公共关系传播

4

1127

12

向松祚

财政金融学院

人类新经济时代的知识、教育和资本

5

1211

14

刘元春

经济学院

世界经济形势与中国发展

6

1225

16

杨慧林

文学院

中国思想何以进入西方的概念系统

 

学生 教师 校友 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