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动态

首页 > 教学动态 > 2011年本科教学工作取得十大进展
2011年本科教学工作取得十大进展
2011-12-27
 12月22日召开的中国人民大学2011年本科教学工作分析会指出,按照“学习教育规划纲要,落实全教会精神,深化本科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总体思路,本年度学校积极推动本科教学的精细化、信息化和国际化建设,重点组织开展了推进国家教育体制改革人才培养试点项目等几方面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一、组织编写教学质量报告 筹备本科教学评估

        9月26日,《中国人民大学2010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首次在校园网上公开发布,受到校内外的广泛关注。

        公布《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既是信息公开的要求,也是建立自身评价体系的需要。根据教育部高教司关于将在教育部网站和有关高等学校网站同步公布985高校《2010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文件的要求,教务处牵头从举办国际小学期、创新通识教育形式、继续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加强课程建设和教材规划、开展全校范围“听课月”活动、实施大学生科研创新计划、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学条件建设、研究体制机制变革等方面对本科教学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总结,并发布了学校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

        结合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教务处配合教育部评估中心认真组织了评估工作专家与学校相关部门及部分学院的调研座谈活动,对高等学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及其核心指标和基本指标进行了意见反馈,为下一阶段开展学院自我评估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加强课程建设 促进教学资源信息化

        4月8日至9日,教务处组织召开本科课程建设工作专题会议。与会人员对各学院面向全校学生适当开放专业课程、增设全校选修课程、加强精品优质课程建设都表示大力支持,会议还提出要进一步完善组织机制和相关政策,强化教师教学技能培训,帮助学生学习,落实好本科生导师(组)制。根据会议建议,学校修订完善了《中国人民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课程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以此作为学院课程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并要求参照执行。

        5月,教务处立项支持外国语学院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施“大学英语国际化人才培养项目”。

        为继续加强通识教育,2011年继续依托学校五个学部组织相关学院开设“通识教育大讲堂——学科通识系列公开讲座”25讲,并进行了全程专业录像,积累了重要的信息化教学资源。

        由教育部组织,我国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首批20门“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通过“爱课程”网和其合作网站中国网络电视台、“网易”同步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首批上线课程由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视频课程与学术讲座组成,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宋志明教授主讲的“薪火传承•中国传统哲学通论”成为入选课程之一。此项工作由教育部于2011年4月正式启动,首批共遴选出35个高校的103个选题,其中有中国人民大学5门课程,主讲教师分别为国学院孟宪实教授、历史学院刘后滨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王向明副教授、哲学院臧峰宇副教授、哲学院宋志明教授。

        三、完善国际小学期 组织实施首批校长奖学金资助出国项目

        7月4日,为期4周的中国人民大学2011年暑期学校(国际小学期)正式开学。

        2011年暑期学校(国际小学期)期间,全校共有24个学院(系、部)开设118门校级核心课程,延续去年的中国研究、学科通识及学科前沿和语言培训三大系列课程,由128名教师承担(包括18名对外汉语培训和本校学生英语强化培训课程授课教师)。其中除本校部分优秀师资外,有85名教师分别来自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康奈尔大学以及英国剑桥大学、伦敦大学等近70所海外一流大学和研究机构。有3304人选修了暑期学校(国际小学期)校级核心课程,其中,本校学生2985人(研究生236人,本科生2749人),来自全球40个国家和地区的外校学生319人。

        2011年暑期学校注重制度创新和完善,实施了课程助教等新制度。《北京日报》、《新京报》、《21世纪报》、新华网等多家媒体都做了报道。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本科学生出国交换项目共接受学生报名280 人次,选拔学生121人。为鼓励优秀学生出国交换学习,本学期学校特别启动校长奖学金项目,全校共有70名学生报名,经选拔确定20名学生于2012年赴美国UC戴维斯分校进行一年的学习。

        四、继续推进实验班建设 探索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9月,“新闻学-法学”、“新闻学-国际关系”本科生联合培养实验班正式开班。截止到目前,全校在本科阶段共有经济学-数学、金融学-数学、工商管理-法学、新闻学-法学、新闻学—国际关系等联合培养实验班和国学、工商管理英文教学、古典学、财税等各类实验班9个(不包括理科实验班和经济学基地班),在校实验班学生人数达659人,实验班毕业学生人数为276人。

        五、推进教材建设工作 关注学生满意度

        11月24日,教育部网站公布了2011年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评选确认结果,共有276种教材被确认为2011年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其中有中国人民大学教师主编的15种教材,居全国高校榜首。11月中旬,北京市教委组织了2011年度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推荐评审工作,中国人民大学有22种教材入选。

        2011年,中国人民大学先后有55位学者作为首席专家和主要成员参加教育部负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第三批重点教材编写课题组。受教育部委托,教务处组织召开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编写教材《新闻学概论》推广使用情况座谈会。

        2011年春季学期课堂教学质量网络评估结果显示,学生对学校本科课程教材使用情况的满意度较高,在81539份问卷中,表示“非常满意”的问卷有51502份,占总数的63.16%;“比较满意”问卷有20652份,占总数的 25.33%。

        六、加强实践教学 扩大创新实验计划项目覆盖面

        为进一步推动研究型、实践型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工作,2011年,学校设立实践教学专项经费,专项投入100万元用于支持各类集中实习项目和学科竞赛活动。

        2011年重点支持的集中实习项目有历史学院田野考古实习项目、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山东寿光蔬菜基地专项实习项目、环境学院河北官厅水库实习项目、心理学系课程实践项目、化学系中原油田实习项目、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数据库实习实验平台建设、外国语学院外语文化节系列活动等。

        2011年,学校共有1000余名本科生参与了各级校际学科竞赛及校内选拔赛,在数学建模、广告艺术、动漫设计、人文知识、模拟法庭、创业设计、英语演讲等各项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在11月落幕的2011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学校有2个队获全国一等奖,8个队获全国二等奖,7个队获北京赛区一等奖,20个队获北京赛区二等奖,参赛规模创历史新高,并取得了近年来最好成绩。

        2011年,学校总计投入180万元用于中国人民大学“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体系建设,共设立学生创新实验项目196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0个,北京市级项目50个,校级项目106个。共有912名本科学生参与,平均每届学生受益率提升至33.8%,较往年有较大增长。

        七、严格毕业审核 认真组织学位授予工作

        为加强学士学位论文审核,教务处从全校2500余篇2011届学士学位论文中按专业随机抽取281篇,采用中国知网提供的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对其进行文字比对审查,并要求各院(系)指导学生修改完善达到合格要求,通过审核合格方能准予毕业。

        八、组织结项公开答辩 验收“十一五”教改项目

        为加强教学改革项目执行,改进项目结题方式,保障项目质量,切实发挥项目研究成果在推动本科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教务处于11月30日组织召开了本科教学改革项目结题答辩会。

        本次答辩验收项目7项,集体审议验收项目12项,由市教委组织答辩1项,另有2项已获得北京市级以上教学成果奖而免于验收。本科教学改革项目对学校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专业建设、学生能力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加强以及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了明显效果。

        九、加强学校教学组织建设 重视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6月7日,中国人民大学2010-2011学年第14次校长办公会讨论决定成立教学委员会、教师发展中心、明德书院办公室等教学组织机构。根据决定,教务处牵头起草了《中国人民大学教学委员会章程(草案)》,计划将教学委员会作为学校三大委员会之一,其主要职责包括:审议和评奖、指导和咨询、监督和评估以及其他需要校教学委员会决策的重大事项。委员由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果显著、学术严谨、威望较高,尤其是热心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老、中、青教师组成,由校长兼任教学委员会主任委员。

        在教师教学能力建设方面,本年度,教务处组织选派了2名教师参加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编写教材相关课程的培训工作;组织16个学院自主举办教学观摩课18次,“听课月”期间全校各学院听课309次,3个学院开展了教学工作研讨和经验交流活动4次;组织督导员督导课堂495个,并积极支持校工会举办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取得优异成绩;表彰1名国家级教学名师、3名北京市教学名师、4名宝钢优秀教师奖及10名教学标兵等奖项获得者。

        十、认真推进国家教育体制改革人才培养试点项目 取得阶段性成果

        4月8日、7月12日、11月23日,学校三次召开中国人民大学承担的国家教育体制改革人才培养试点项目工作会议。林岗副校长和杨慧林副校长分别作为“改革经济管理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文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实验计划”的项目负责人出席会议并讲话。经济学院、财政金融学院、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国学院、文学院、历史学院、哲学院等项目承担单位以及教务处、研究生院等项目协调单位的相关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作为项目协调单位,教务处推动成立了学院层面的人才培养试点项目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两个项目组分别制定了工作计划和项目实施内容,有效地促进了试点项目的深入开展。学校先后向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办公室和教育部报送了关于《中国人民大学承担的国家教育体制改革人才培养试点项目启动实施情况的报告》、《中国人民大学人才培养试点项目半年以来进展情况总结报告》和《“人文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实验计划”项目推进情况》等阶段性成果和重要信息。

        相关链接:2011年本科教学工作总结分析会召开

学生 教师 校友 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