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科教学督导的一点感悟和思考
本科教学督导的根本目的是要引导本学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而精心设计和讲好每一堂课,则是推进本科整体教学进步的重要一环。在对中国人民大学各学院部分本科课堂的督导过程中,以下的一些基本经验是具有积极的可推广性的。
先声夺人、标题引路。教师要讲好一堂课,除了教师自身本对门课程必须具备很高的专业素质,把握好每一堂的具体教学内容外,还应当对教学实施的各个环节进行精心设计。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对每堂课程的具体标题设定。一个贴切并具有感染力的标题,往往能很好地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做到将教学内容以吸引人标题首先展示出来,使内容和形式更好地实现了相辅相成。国际关系学院徐之明老师在讲授《大国兴衰》之“列宁主义的形成与核心内容”一节时,PPT首页的标题既有趣又醒目《 一个伟大名字的密码解读——列宁与列宁主义》。徐老师从列宁为什么叫列宁说起,以饶有兴致的讲解深深吸引了学生,层层展示了列宁主义与十月革命的历史风云。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董佳在讲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时,以《稳定经济:没有硝烟的战争》为题,深入分析了国共两党进行决战时在经济领域的较量,用详实的史料、比较的方法,让人印象深刻地对国民党失败的经济原因有了深刻的把握。
注重内涵、全心投入。教师努力设计和上好每一堂课,又绝不只是表面形式的简单追求,而是一种源自“内在教学理论”的自觉的教育行为。它“代表了那些卷入教学事业和教学行为并要赋予他们的经验和努力以一定意义的人们进行的尝试。”[1]也就是说,教师对待教学的基本态度(信念)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该教师教学工作的成效。只有那些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抱有坚定信念的人,才能以极大热情投入教学,敢于进行尝试性地努力,竭尽全力搞好教学工作。因而,这里所说的努力上好“第一堂”课,不仅指一种教学方法,更是指教师在教学中的一种基本态度,目的是要以一种更能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促进学生从情感到理性来接受科学真理,特别是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研究的兴趣。教师对所教授内容在内涵上的深入研究和深层挖掘,教师对教学的全心投入对提高教学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国学院王子今教授在教授《中古史主文献研读》之“简牍资料所见汉代居延野生动物分布”课程时,以精心地课堂设计将这样一门本以为会十分枯燥的文献课演变成一堂情趣盎然、充满学习快乐的精彩课程。王老师充分利用考古遗址信息、出土简牍资料以及传世典籍的记载,生动形象地具体分析了简牍资料中所见汉代居延地区野生动物(包括野马、野橐佗、野羊、鹿、鼠、魚等)的相关內容,进而讨论了匈奴“射猎”生产的生态背景。整个课程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将传世文献与出土资料紧密结合,论证严谨,材料充分。
情感充沛、以理服人。列宁说过,没有人的热情,就永远不会有对真理的追求。在多位老师的教学过程中,都特别注重将理性的力量与感性的感动结合起来,以真理的力量感召人,以情感的力量打动人,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站在讲台上的老师,显现的应该是一种鲜活的生命状态,应该以真诚的信仰、真挚的情感、满腔的热情来播撒真理的阳光。马克思主义学院二级教授秦宣老师在讲授《中国现代化史》之“毛泽东中国现代化赶超战略”课程时,以史诗般的宏大叙事回顾了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在极其艰难的历史条件下带领全党全国人民艰苦奋斗努力实现现代化赶超的伟大历程。整个讲授理论功底深厚、视野开阔,语言生动,有很强的感染力。而尤为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秦教授在授课中既有深沉的历史感,更以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人物和故事,刻画了那个时代为实现中国现代化而不惜奉献一切的民族精神,呈现了一堂既厚重又细腻感人的整体课堂。
总之,教学设计是搞好教学的必要环节,并且这种设计越是精心,整体的教学效果也就相应更好。反之,在听课中也有个别老师总体上比较随意,对课程缺乏整体规划,其效果就难免差强人意。考虑到人民大学的不少教师,尽管自身学术水平和专业素质都非常优秀,但多数人毕竟没有经过师范教学的专业训练,建议学校有关部门能组织有关专家,进行有关课堂教学设计的专题辅导。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本科教学督导团副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王向明)
[1]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比较教育研究室编撰:《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教育》(下),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87页。